- 無表色
- 指受戒時, 以强盛之身口表業為緣, 滿身四大製造之一種色體也。 此色體有防非止惡的功能, 恆防止身口之過非, 故以之為戒體, 其物體外相不顯, 故名無表。 又為由身內地水火風之四大而生者, 故名為色。 是非如他色有物質, 有障礙, 然由四大之色法而生, 故攝於色法之中。 此乃小乘有部宗之義。 大乘唯論宗以之為第八阿賴耶識所有之思種子別作用, 攝之於心法。 此無表色有善惡, 善性之無表色, 有招樂果之業道功能, 又有念念倍增之防非止惡功能。 惡性之無表色, 有招苦果之業道功能, 又有念念倍增之防善止善功能。 《俱舍論》卷一曰: ‘無表雖以色業為性, 如有表業, 而非表示令他了知, 故名無表。’
* * *受戒時, 以強盛三業, 製造一種色體, 此體亦由四大之色法而生, 故名為色, 外相不顯, 故名無表, 因有防非止惡的功能, 故以之為生戒體。 此無表色, 雖不似他色之有質礙, 然而由四大的色法生故, 所以攝在色法之中, 是乃小乘有宗的教義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